鄂倫春族——“住在山嶺的人”

鄂倫春族是世居我國東北部地區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。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,鄂倫春族人口為8196人。鄂倫春語屬阿爾泰語系滿—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,沒有文字,現在主要使用漢語漢文。
鄂倫春族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鄂倫春自治旗、布特哈旗、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和黑龍江省北部的呼瑪、遜克、愛輝、嘉蔭等縣。黑龍江省有鄂倫春族3871人,占鄂倫春族總人口的47%;內蒙古自治區有3573人,占44%。

在長期的狩獵生產和社會實踐中,鄂倫春人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,有口頭創作、音樂、舞蹈、造型藝術等。


元朝時,鄂倫春人被稱為“林木中百姓”和“北山野人”,分布極為廣闊,在遼陽行省的管轄之中。明朝時黑龍江以北有“乘鹿以出入”的“北山野人”,就是指游獵于貝加爾湖以東、黑龍江以北的“使鹿部”,也就是鄂倫春人。清初文獻曾把鄂倫春人稱為“樹中人” 。
鄂倫春這一族稱,在1640年4月28 日(崇德五年三月丑)是以“俄爾吞”出現的 。1683年(康熙二十二年)以后,文獻中多次出現“俄羅春”、“鄂羅春”、“鄂倫春”等不同寫法。從1690年(康熙二十九年)十月始,“鄂倫春”才作為統一的族稱固定下來?!岸鮽惔骸笔敲褡遄苑Q,即“使用馴鹿的人們”。另外,“鄂倫”的發音與馴鹿的發音(oron)相同,(cho)是表示人的附加成分,兩者合起來為(oroncho),即“鄂倫春”,漢語就是“打鹿人”之意 。
根據居住區域的不同,鄂倫春人內部還有不同的名稱。如居住于呼瑪河流域的鄂倫春人自稱庫瑪爾千;居住在遜克縣、嘉蔭縣河邊的鄂倫春人自稱畢拉千;居住在甘河流域的鄂倫春人自稱甘千;居住在托河流域的鄂倫春人自稱托千等。比如,庫瑪爾千的“庫瑪爾”表示地點,“千”表示人的附加成分,表示某地人之意 。
出發,遇見呼倫貝爾
————  世界這么大,我們一起去看看 ————

電話:0470-8558877    24小時電話:18748453111